诗史吟

史笔善记事,长于炫其文。
文胜则实丧,徒憎口云云。
诗史善记事,长于造其真。
真胜则华去,非如目纷纷。
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
天下非一物,天下非一身。
皇王帝伯时,其人长如存。
百千万亿年,其事长如新。
可以辩庶政,可以齐黎民。
可以述祖考,可以训子孙。
可以尊万乘,可以严三军。
可以进讽谏,可以扬功勋。
可以移风俗,可以厚人伦。
可以美教化,可以和疏亲。
可以正夫妇,可以明君臣。
可以赞天地,可以感鬼神。
规人何切切,诲人何谆谆。
送人何恋恋,赠人何勤勤。
无岁无嘉节,无月无嘉辰。
无时无嘉景,无日无嘉宾。
樽中有美禄,坐上无妖氛。
胸中有美物,心上无埃尘。
忍不用大笔,书字如车轮。
三千有馀首,布为天下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史吟》用大白话讲,就是在夸诗歌和历史结合起来的强大力量。全诗像唠家常一样,把"诗史"(用诗歌记录历史)的好处说得明明白白。

开头先对比两种记录方式:单纯写历史的容易炫文采却失真,而用诗歌记历史反而能抓住本质。就像现在拍纪录片和拍电影的区别——纪录片可能堆砌资料,好电影却能让人记住真实的情感。

中间部分用十八个"可以"排比句,像报菜名似的列举诗歌的用处:小到治家训娃(训子孙),大到治国安邦(严三军);既能记录祖辈故事,又能劝谏领导(进讽谏);既能赞美英雄(扬功勋),又能改善社会风气。这些句子像连珠炮一样,让人感受到诗歌简直是古代社会的"多功能工具包"。

后面说到诗人创作时的状态:就像家里永远备着好酒招待客人(樽中美禄),诗人心里也永远装着美好灵感(胸中美物)。最后两句最霸气——说自己用"车轮大的字"写了三千多首诗,像播种机一样把美好撒向人间(布为天下春)。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朴实的自信。没有拽文词,就像个老匠人拍着胸脯说:"我这手艺,上能修宫殿,下能补锅碗。"把诗歌说得既接地气又有担当,让人感觉文字真的能改变世界。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