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口待渡

西连丰沛走中原,风色萧萧野渡昏。
一望孤城天接水,乱山合沓是彭门。

现代解析

《荆山口待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渡口景象,充满了苍凉与壮阔的氛围。

诗的第一句“西连丰沛走中原”,点明了地理位置。诗人站在荆山口,向西望去,连接着丰沛一带,通向广袤的中原大地。这里的“走”字,给人一种动态感,仿佛视线随着地势延伸,展现了空间的辽阔。

第二句“风色萧萧野渡昏”,描绘了渡口的景象。黄昏时分,风吹过,带来萧瑟的气息,渡口显得格外荒凉。这里的“萧萧”形容风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苍凉。

第三句“一望孤城天接水”,诗人放眼望去,远处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仿佛与天边的水光相接。这一句通过“孤城”和“天接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辽远的氛围,给人一种天地苍茫的感觉。

最后一句“乱山合沓是彭门”,诗人将视线转向四周,看到的是重重叠叠的群山,这些山峦起伏,仿佛将彭门围住。这里的“乱山”和“合沓”描绘了山势的险峻与复杂,也为整幅画面增添了雄伟的气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渡口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与苍凉,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天地之大、人生渺茫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