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清晨赶路的所见所感,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的生活困境。
开头两句很有意思:诗人说自己睡得正香根本不想起床,但因为早晨凉快,勉强爬起来赶路。这种"不想起又不得不起"的矛盾心理,相信每个打工人都会感同身受。
第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说自己顶着星星就出发了,可这时候集市上已经有人开始叫卖了。这里既写出了农人的辛苦,也反映了市井生活的热闹。
接下来诗人感叹:明明才刚出发,怎么感觉已经走了很远?想到后面还有漫长路途,不禁发愁该怎么办。这种对长途跋涉的畏惧心理非常真实。
最后两句点明心事: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可自己还得为生计奔波。"三釜"指的是微薄的俸禄,说明诗人经济拮据,既要尽孝又要谋生,道出了中年人的典型困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但把普通人早起赶路的疲惫、对父母的牵挂、为生计奔波的无奈都写活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生活不易但仍要坚持"的真实感,让今天的读者也能产生共鸣。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