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巴陵闻晓角

五更钟后斗沈杓,画角三番塞角调。青草湖平无俗籁,岳阳楼迥有寒飙。

酒肠唤醒维舟静,梦眼惊回去国遥。我爱清馀起倾耳,欲吟情思已飘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陵(今湖南岳阳)夜泊时听到号角声的复杂感受,充满羁旅愁思和家国情怀。

前四句写景:五更天时北斗星已低垂(暗示天快亮了),军营号角反复吹响。青草湖风平浪静,而高耸的岳阳楼却寒风呼啸。这里用"无俗籁"和"有寒飙"的对比,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后四句抒情:酒意被号角声惊醒,停泊的小船更显寂静。梦中惊醒时,突然意识到离故乡已如此遥远。诗人说自己喜欢这清冷的余音而侧耳倾听,可当想写诗时,思绪却已随号角声飘远。最后两句特别巧妙,既写出了号角声的悠扬,又暗喻自己漂泊无定的心境。

全诗以"听号角"为线索,把星斗、湖楼、舟船等景物与酒梦、乡愁、诗情自然串联,在寂静与声响的对比中,展现了一个游子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最动人的是结尾那种"想写又写不出"的怅惘,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鸣。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