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别伍太守希渊即席赋

朱幡辞郡阁,白马拥江津。
化日三城晓,浓花十月春。
野歌闻德泽,朋酒见经纶。
回首棠阴下,应无剪伐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情满满的送别场景,展现了百姓对离任太守的感激与不舍。

开头用"朱幡""白马"的鲜明色彩勾勒出太守离任时的仪仗队,画面生动如电影镜头。三、四句巧妙点明时间地点——十月的南方小城依然花团锦簇,用反季节的"浓花"暗示太守治理下当地繁荣如春。

中间两句最接地气:百姓在田野间传唱太守的德政,朋友们饮酒话别时仍不忘讨论治国良策。这说明太守不仅政绩出色,更难得的是深得民心。

结尾用"棠阴"典故(古代好官离任后,百姓会保护他栽种的树木)收束全篇,说以后没人会破坏太守留下的"政绩之树",既赞美太守的清廉爱民,又暗含百姓会永远铭记他的意思。

全诗就像一张古代版的"欢送会照片":有仪仗队的红白配色,有十月反常的烂漫春花,有百姓的真情流露,最后定格在象征政绩的棠树下。不用直说"舍不得",每个细节都在表达对好官的真挚情谊。

黄瑜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