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石钟山

湖口行人旷,山门入树幽。
钟鸣片石夜,月满九江秋。
洞里悬渔网,岩前过客舟。
醉歌仍未已,清露湿沧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登上石钟山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诗意的氛围。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地点——湖口,这里行人稀少,显得空旷宁静。山门被树木环绕,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这两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安详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提到夜晚钟声响起,钟声与石头的共鸣仿佛在夜空中回荡,增添了神秘感。此时,月光洒满了九江,秋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清冷而美丽。这两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夜晚的宁静与诗意。

然后,诗人观察到山洞里悬挂着渔网,说明这里曾有渔夫在此生活,而岩石前有船只经过,暗示着这里依然有人往来。这两句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渔网和船只成为了生活的象征,让这片山水更加生动。

最后,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依然醉意未消,继续歌唱。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沧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登山的独特感受,既有宁静的享受,也有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每一句都像一幅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世界。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