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公素 其一

负书游上国,拾芹取荣名。
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
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
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读书人追求功名却遭遇不幸的故事,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

前两句写主人公带着书本进京赶考("游上国"指去京城),通过科举("拾芹"代指考试)想要求取功名。这里用"负书"这个动作,生动展现了寒门学子背着书箱赶考的形象。

中间四句转折:虽然他才华横溢("雅度""高文"形容气度不凡、文章出色),却因为性格率真("忘怀"指不拘小节)遭人诽谤,只能借酒消愁最终伤身。这里"风雨惊"的比喻很妙,形容他的文章像暴风雨般令人震撼。

最后两句最感人:诗人痛心地问,怎么忍心让这位已入黄泉("泉台客"指逝者)的朋友,至今还含着冤屈不能辩白?"悁悁"这个词形象描绘出死者含冤难舒的样子。

全诗通过"赶考-中榜-遭谤-酗酒-身亡"这条线索,揭露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质问,那种为朋友鸣不平的愤懑,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古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诗中用"拾芹""泉台"等典故都很自然,即使不知道具体出处,也不影响理解其中的情感。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