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闺人答轻薄少年

繁华啸芳年,蔓草对幽思。
妾本赵燕姿,误身任侠子。
长安任侠矜少年,五花白马黄金鞭。
平明驰逐新丰市,日晚吴姬垆上眠。
玉骢一别知何处,可惜佳期梦中度。
筇竹丁香起暮愁,枕屏十二巫山雨。
落尽冬青犹未回,转头黄叶委苍苔。
空帘尽日无人见,寂历黄昏月又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被风流少年辜负的哀怨故事,充满市井气息和细腻情感。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六句用对比手法展现少年形象——女子本是北方佳人(赵燕姿),却错付给一个整天在长安街头炫耀的浪荡子。少年骑着装饰华丽的马(五花白马黄金鞭),白天在新丰市飙马,晚上在酒馆(吴姬垆)醉卧,典型纨绔子弟做派。

2. 中间六句写离别后的思念。"玉骢"指少年的骏马,女子明知对方薄情,却仍幻想重逢(佳期梦中度)。用"筇竹丁香"的植物意象和"巫山雨"的典故,暗示独守空闺的寂寞。特别生动的是"枕屏十二",就像现代人盯着手机屏保思念,却只能看到冷冰冰的屏风画。

3. 最后四句用季节变迁强化悲剧感。从冬青树落叶到黄叶满地,时间流逝而少年未归。"空帘尽日无人见"像特写镜头,聚焦在终日无人掀起的门帘上,而月亮这个意象反复出现(黄昏月又来),强调日复一日的孤独等待。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吴姬垆""新丰市"等具体地名,让唐代市井生活跃然纸上
- "五花马""黄金鞭"等炫富细节,活画出古代"飙车族"形象
- 把女子矛盾心理写得真实:明知遇人不淑,却仍存幻想
- 结尾的月亮与开头的"平明"形成时间闭环,强化悲剧轮回感

这种古代"怨妇诗"的现代版,就像是发现男友整天泡吧飙车不务正业,自己却还在为他找借口的恋爱故事,古今情感其实相通。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