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二

弱质亭亭怯晓霜,那堪飘泊在寒塘1。
曾教眉黛窥双镜2,剩得云罗贮一箱3。
三月烟花成幻影,六朝金粉怅君王4。
道旁欲问前情绪,遥指斜阳十里坊5。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柔弱的柳树在秋天里的哀愁与变迁。诗的开头用“弱质亭亭怯晓霜”来形容柳树纤细的身姿,仿佛害怕清晨的霜冻,形象地表现了它在寒冷中的脆弱。接下来,“那堪飘泊在寒塘”进一步表达了柳树在寒冷的池塘边孤苦无依的状态,给人一种漂泊无依的凄凉感。

“曾教眉黛窥双镜”这句暗示了柳树曾经的风华,就像美丽的女子对镜梳妆,展现过它的妩媚。然而,如今它只剩下“云罗贮一箱”,曾经的美好如云烟般消散,留下的只有回忆。这里用“云罗”比喻过去的繁华,而“一箱”则暗示这些美好已不复存在。

“三月烟花成幻影,六朝金粉怅君王”这两句通过对比春天的繁花和六朝的辉煌,表达了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春天的烟花已成虚幻,六朝的繁华也只剩下君王的惆怅,进一步强化了柳树的孤独与哀伤。

最后两句“道旁欲问前情绪,遥指斜阳十里坊”则通过一个路人的视角,表达了对柳树过往的怀念。夕阳下的十里坊,仿佛是柳树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无限的感慨与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柳树在秋天中的凄凉与变迁,同时也借柳树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深深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