蟂矶夫人像为方廉使昂赋 其四

越罗犹认嫁时衣,花草吴宫事已非。
只有杜鹃啼血夜,江声如哭撼危矶。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位女子的视角,展现了物是人非的哀愁与历史的沧桑感。

前两句"越罗犹认嫁时衣,花草吴宫事已非"用对比手法:女子仍穿着当年的嫁衣(越罗指华贵衣料),但吴宫的花草早已不是旧时模样。这里"吴宫"暗示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用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后两句"只有杜鹃啼血夜,江声如哭撼危矶"转入夜景描写: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会啼血)的夜晚,江水拍打礁石的声音像在哭泣。这里用"杜鹃啼血"和"江声如哭"两个比喻,将自然景物拟人化,把女子内心的悲痛外化为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象。

全诗妙在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兴亡融为一体:通过嫁衣与吴宫的对比,把一个小女子的命运放在历史长河中;再用杜鹃、江涛等意象,把无形的哀愁转化为可听可感的自然之声。短短四句,既有具体形象,又有深沉意境,让读者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永恒哀伤。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