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伯几赴奉化录(杭州作)

君不见东海狞龙子,学飞便逐风云起。
又不见西域豪马驹,堕地一日能驰驱。
叶家翁季亦如此,一经接武成师儒。
毛锥如风腹如笥,快书疾读三千字。
颇闻曾下仲举榻,不为频通祢衡刺。
台书翩翩江上来,吾州自古多贤才。
裹琴携砚速相就,为子归扫山中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叶伯几去奉化任职时写的,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欣赏和鼓励。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用神兽比喻天才(前四句)
开头用两个夸张的比喻:东海的神龙幼崽刚学飞就能乘风直上,西域的骏马出生一天就能奔跑。这是在说有些人天生不凡,不需要长时间积累就能展现才华——其实是在夸叶伯几就像这些神兽一样,是个天赋异禀的人。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叶伯几的才能(中间六句)
直接写叶伯几的特点:
1. "一经接武成师儒":说他很快从学生变成了能教导别人的老师。
2. "毛锥如风腹如笥":毛笔写字快如风(文笔好),肚子里装满学问(笥是装书的竹箱)。
3. "快书疾读三千字":读书写字又快又多。
4. 用两个典故说他品行好:像古人曾子一样谦逊求学,但不像祢衡那样到处炫耀才华。
5. "台书翩翩江上来":夸朝廷的任命文书(调他去奉化)像鸟一样轻快地顺着钱塘江飞来,暗示这是人才应有的待遇。

第三部分:热情邀约(最后两句)
最有趣的是结尾:作者急吼吼地说"你赶紧带着琴和砚台来找我,我这就回家给你打扫山里的屋子(等你来住)!"明明是送别诗,却突然变成邀请函,透露出两人深厚的友谊,也暗示奉化离杭州不远,以后还能常聚。

整体魅力:
全诗像一篇"夸夸文",但夸得很有技巧:
- 用神兽开头吸引眼球,让平凡的送别显得气势十足。
- 夸朋友时不空泛,具体到写字、读书、为人等细节。
- 最后突然从送别跳转到邀请,情感真挚又有幽默感。
- 虽然用了几个典故(仲举榻、祢衡刺),但核心意思不难懂,就算不知道典故也能感受到赞美之情。

就像现在朋友要去外地工作,你发朋友圈说:"这家伙简直像开了挂,读书比扫描仪还快,人品好还不嘚瑟!新单位捡到宝了!记得周末回来吃火锅啊!"——既有面子又有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