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韩赠子敬末章韵

艳冶昭阳妃,娇好浣纱女。盛时一转盼,零落委黄土。

彼姝秋胡妇,真节甘独守。炜炜编简上,芳声乃持久。

我欲呼绪风,酹以一觞酒。君看涧底松,阅世几寒暑。

丈夫要如此,千载可尚友。鬼蜮玩阿瞒,何妨掺挝鼓。

平生书五车,一字不堪煮。忾我左右手,双顾石棱紫。

忍穷学师道,觅句迫徐俯。横陈味嚼蜡,下笔迅流水。

忆昨涪江滨,对吟夜床雨。胡为轻判袂,愁凭乌皮几。

人生如飞蓬,飘落无定所。那知锦官城,尊酒又同举。

草玄几垂丝,笔力造化补。自我交斯人,短翅思决起。

不因得趣同,那觉同心苦。至今浮山梦,历历西窗语。

斋厨厌苜蓿,尘甑窘禾稆。忍饥搜枯肠,数息保气母。

何当陪胜赏,一醉诗分取。终恐吃期期,输君白玉麈。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女性的命运,探讨了人生短暂与精神永恒的主题。前半部分用四位历史女性作比:赵飞燕(昭阳妃)和西施(浣纱女)虽美艳一时却终成黄土,而秋胡妻(甘守贞节)和班昭(史书留名)因品德高尚得以流芳百世。这里诗人提出价值观选择——外在美会消逝,内在美才能持久。

中间部分展现诗人的精神追求:他以涧底青松自比,强调大丈夫应经得起时间考验。用"鬼蜮玩阿瞒"的典故(曹操击鼓戏耍权贵)显示傲骨,即使生活清贫("忍穷学师道")、饮食粗淡("斋厨厌苜蓿"),仍坚持读书写作,像流水般自然畅快地创作。

最后抒发对知音友谊的珍视:回忆与友人雨夜对吟的温馨,感叹人生如飘萍聚散无常,但精神共鸣能超越时空("至今浮山梦,历历西窗语")。末尾"输君白玉麈"幽默自嘲,暗示在思想境界上甘拜友人下风。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美女对比巧妙引出永恒命题
2. 将清贫生活诗意化(搜枯肠写作如"数息保气母"练气功)
3. 善用自然意象(飞蓬、青松)增强感染力
4. 在严肃主题中加入自嘲,显得真实可亲

诗人传递的核心是:在无常人生中,唯有精神追求和真挚情谊值得坚守,这种坚守虽清苦却充满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