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九日自郯城看桃李至红花埠二首 其一

枝枝能白复能红,光景年时约略同。
行过曹村贪小住,双禽对语百花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初九这一天从郯城到红花埠的所见所感。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首句“枝枝能白复能红”,描写了春天树木的繁茂,花朵在枝头绽放,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红艳如火。这一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接下来,“光景年时约略同”,作者感叹每年春天的景色都大致相同,暗示了春天给人的熟悉感和永恒的美感。这种年复一年的自然循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句“行过曹村贪小住”,作者在旅途中经过曹村,因为被美景吸引,忍不住停下来小憩。这句表现了作者对沿途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双禽对语百花中”,描绘了两只小鸟在花丛中互相鸣叫的场景。这一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幅美丽画卷,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丛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