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南朝古寺的禅意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宁静深远的佛门韵味。
前两句点明这是南朝留下的般若寺,寺中传承着高僧"思公"的佛法。用"第一传"三字突出这座寺庙在佛教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中间四句用四个具体场景展现寺庙生活:僧人开辟出小小的修行空间(方丈地),在此参透生死轮回的禅机;贝叶经书被小心收藏进经夹,昙花在讲经法会上静静飘落。这些细节既真实又充满象征意义——贝叶经代表智慧传承,昙花一现暗喻佛法精妙。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说山神每夜都会来佛灯前参拜。这个想象既增添了寺庙的神圣感,又巧妙暗示佛法连自然精灵都为之折服。佛灯这个意象特别温暖,让人感受到寺庙中不息的精神之光。
全诗就像一组佛寺纪录片镜头:从历史渊源拍到僧人修行,从经书法器拍到自然共鸣,最后定格在那盏长明的佛灯上。不用深奥的佛理说教,单是这些画面就让人感受到禅寺的庄严与宁静。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