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从建水到樵川,路途遥远,隔了几重山水,没想到会在江东再次相逢。这里的“相逢”可能指的是诗人与朋友或旧识的重逢,也可能是指诗人与自然美景的再次相遇。无论是哪种相遇,都让诗人感到意外和欣喜。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芳草、垂杨、柔桑、小麦,这些景物都充满了春天的生机。细雨洒在田野上,流水清澈碧绿,晚霞映照着远处的树林,呈现出一片红色。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深喜爱。
在诗的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的聚散无常,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离别都没有定数。然而,面对这种无常,诗人并没有感到悲伤,而是选择把握当下,与朋友一同饮酒,享受眼前的欢乐。这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美景和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景色描写生动细腻,情感表达真挚自然,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赵若槸
赵若槸,字自木,号霁山,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必涟弟。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入元不仕。有《涧边集》,已佚。事见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赵必涟传》,《宋季忠义录》卷一五有传。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