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亭
自荆入蜀路险绝,墨猿声中胆欲折。
万州江头舍舟楫,又趣担簦穷岌嶪。
危磴连云如积铁,乱石砭足十九跌。
仆夫流汗马吐舌,遥望盘龙拄天胁。
悬瀑落岩喷霏屑,中间有亭曰飞雪。
十里阴风寒入发,人言此地无六月。
火云射地人不暍,谁知利欲所熏灼。
以身试险车结辙,伐性焚和火如烈。
试于此亭解羁绁,呼取大斗酌甘洁,一饮令君消内热。
万州江头舍舟楫,又趣担簦穷岌嶪。
危磴连云如积铁,乱石砭足十九跌。
仆夫流汗马吐舌,遥望盘龙拄天胁。
悬瀑落岩喷霏屑,中间有亭曰飞雪。
十里阴风寒入发,人言此地无六月。
火云射地人不暍,谁知利欲所熏灼。
以身试险车结辙,伐性焚和火如烈。
试于此亭解羁绁,呼取大斗酌甘洁,一饮令君消内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从湖北到四川的艰险旅程,重点刻画了万州飞雪亭的奇绝景象,并借此讽刺世人追逐名利的狂热。
开篇用"路险绝""胆欲折"直接点出蜀道之难,连猿猴叫声都让人心惊。接着详细描写旅途艰辛:弃船换步行、石阶像铁块一样坚硬、乱石让行人频频摔跤,连马都累得吐舌头。这些细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跋涉之苦。
最精彩的是对飞雪亭的描写:远看瀑布像白龙盘踞山腰,近看飞溅的水沫如雪花飞舞。亭子周围终年阴冷,"无六月"的夸张说法突出其清凉特质,与后文"内热"形成巧妙对比。
最后笔锋一转,讽刺世人被欲望蒙蔽,像飞蛾扑火般追逐利益。诗人建议在飞雪亭歇脚,喝口凉水消暑,实际是劝人放下执念,清凉心境。全诗通过强烈对比,用自然界的清凉反衬人心的燥热,传递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智慧。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