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桑成绿阴,吴蚕盈翠箔。
阖门障风雨,荒祠动村落。
千丝为衣被,一茧自缠缚。
杀身以成仁,此计殊不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蚕的生命历程,赞美了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前四句写蚕的生活环境:桑树茂盛,蚕儿在翠绿的蚕箔上蠕动。人们关上门遮挡风雨,村庄里的蚕神庙热闹起来。这些画面展现了蚕农对蚕的精心照料,也暗示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后四句是诗的核心,用蚕的“命运”比喻一种高尚的精神:蚕吐丝作茧,最终丝被人取走织成衣被,而蚕则困死在茧中。诗人认为,蚕的这种“杀身成仁”的行为并不可悲,反而是一种值得赞美的选择。

诗人想表达什么?
表面上写蚕,实则借蚕喻人。诗人赞美像蚕一样无私奉献、牺牲自我造福他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备受推崇,类似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为什么这首诗打动人?
1. 画面感强:绿荫、翠箔、风雨、村落,像一幅生动的农村画卷。
2. 对比鲜明:蚕的渺小与它的伟大贡献形成反差,凸显主题。
3. 哲理深刻:用常见的小动物寄托深刻的人生价值观,容易引发共鸣。

总结:这首诗通过蚕的生命故事,歌颂了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高尚品格,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