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旅途艰辛的真实感。
前两句直接点出旅途的困顿:走了很久的路,人困马乏,太阳快到正午时分,人和马都饿得不行。这种直白的描写让读者立刻能感受到旅人的疲惫和饥饿。
中间四句生动展现了荒年里的生活不易:买米时发现因为荒年米价上涨,打水的水井很远导致做饭很迟。路上竹林茂密,新生的竹笋甚至挡住了去路,藤蔓繁茂开满花朵,把篱笆都盖住了。这些细节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机勃勃,又暗示了旅途的艰难。
最后两句是个温馨的小插曲:吃完饭,店家老人特意送出门,还再三叮嘱前面小桥危险要小心。这个细节让整首诗在艰辛中透出一丝人情温暖,店家淳朴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把一次普通旅途中吃饭歇脚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既有对生活不易的感叹,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还有对人间温情的捕捉,读来亲切自然,就像在听一个过来人讲述他的旅途见闻。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