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汪氏收藏目录歌

鸿朗八百应寿昌,斗匡天府垂文章。
东壁图书贲南极,光晶下薄天子鄣。
金钱积气久盘郁,化为群玉纷璆琅。
羽陵宛委吐灵异,瑶菡云笈差缥缃。
晋书唐画出秘阁,永和淳化罗墨庄。
昭陵玉匣誇购取,宣和金书矜弆藏。
邺侯万签曾未触,桓玄一厨今不亡。
东观词人著跋尾,奎章学士书右方。
轩辕丹鼎借光气,天都草木增辉光。
人间墨绘汗牛马,敢与列宿分焜煌。
清閟之阁萧閒堂,充栋插架闻古香。
错列几案峙彝鼎,镇压卷帙填圭璋。
疏窗眼明见仓籀,棐几日煖流丹黄。
主人好古复好事,千金豪取如针芒。
弹琴煮茗自欣赏,高僧词客同平章。
青娥摩挲辨款识,红袖拂拭焚都梁。
凄凉不解云烟绿,寒俭笑彼书画航。
一之帝所梦不返,高冠长剑从文皇。
平泉花木旋改易,卫公器物非古常。
雷剑一往谁取去,楚弓人得知何方。
茂先室有残机杼,长吉家看古锦囊。
一生嗜好存谱录,十载镌锼劳肺肠。
遗墨宛然网尘箧,厥子翻得重装潢。
郑重有如获拱璧,再三示我涕泗滂。
君不见沧桑以来百六殃,飙回雾塞何茫茫。
昆明旧灰铄铜狄,陆浑新火炎昆冈。
乘舆服御委粪土,武库剑履归昊苍。
炮火荡抛琬琰字,马牛蹴踏金玉相。
南城丛残馀煨烬,北门矇瞽徒看详。
神焦鬼烂偏泯灭,国亡家破同衋伤。
宝玉大弓鲁史在,玉鱼金碗唐天长。
漫云遗山谱器什,更与渊颖论沧桑。
还君此册三太息,谒帝吾欲招巫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收藏家的故事,以及珍贵文物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收藏的辉煌
前半部分像展开一幅"文物展览图":开篇用"鸿朗八百""斗匡天府"等大气比喻,形容藏品如天上星辰般璀璨。诗中列举了晋代书法、唐代名画、宋徽宗的金字题签等珍宝,提到这些藏品被精心保存在"清閟之阁"里,主人不仅千金购宝,还邀请文人雅士一起赏玩。特别有趣的是"青娥摩挲辨款识,红袖拂拭焚都梁"这两句,连侍女们都学着鉴别文物,满屋飘着名贵香料的味道,可见主人对收藏的痴迷。

2. 历史的无常
中间笔锋突然转折:用"雷剑""楚弓"等典故暗示珍品流散,就像雷电劈过的宝剑不知去向,楚王丢失的宝弓被人捡走。更令人唏嘘的是"炮火荡抛琬琰字,马牛蹴踏金玉相"——战火中,刻着美玉般文字的碑碣被炸碎,黄金铸造的佛像被牛马践踏。曾经精心收藏的文物,最终或毁于战火,或流落民间,就像"南城丛残馀煨烬"描写的那样只剩灰烬。

3. 文物的意义
结尾处诗人捧着藏品目录潸然泪下,因为这些文物不仅是艺术品,更承载着文化记忆。就像诗中说的"宝玉大弓鲁史在",即使国家灭亡,只要记录文物的史书还在,文化就不会彻底消失。最后"谒帝吾欲招巫阳"用屈原《招魂》的典故,表达了对逝去文明的追念。

全诗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前半段极写文物之精美与收藏之用心,后半段突转写毁灭之惨烈,形成巨大情感冲击。就像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既惊叹文物之美,又忍不住想象它们经历过的沧桑岁月,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