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集

桃李阴浓柳絮飞,蚕儿再眠麦秀齐。
是时熏风四月初,艳阳十里闹芳菲。
粉黛妍丑尽得意,老携其小夫辇妻。
四面蜿蜿陌上来,塞街阗巷复盈堤。
帆樯逦迤百贾集,肩摩毂击汗淋漓。
溱洧游观何足数,肉林酒池不为奇。
市声一片杂丝竹,嚣嚣上遏行云低。
广场百步陈千技,杂沓纷纭难俱记。
东边击鼓卖饴饧,西面鸣饶出新意。
几丛人压碧阑干,问君已掷金钱未。
蓦地欢声动地起,隔墙更作鱼龙戏。
忆昨衔枚战缅北,王师百万新挫衄。
将军一挥鲁阳戈,天地震怒鬼神哭。
嗟我吴民岂异国,魂游釜底尚行乐。
当年不教奈尔何,噫余对此涕滂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市井生活画卷,同时暗含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形成强烈反差。

前半部分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四月庙会的繁华:开篇用桃李成荫、柳絮纷飞的春日景象烘托氛围,接着描写蚕眠麦熟的农事细节。随后镜头转向庙会现场——男女老少挤满街道,商船货摊连绵不断,各种表演杂技引人驻足,卖糖的鼓声、创新的锣声此起彼伏,人群围着栏杆赌钱,欢呼声震天响。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但后六句笔锋陡转,像突然切到另一个频道:诗人联想到缅甸前线战事失利,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而眼前这些醉生梦死的百姓,就像活在锅底被煮的鱼却浑然不知。最后"噫余对此涕滂沱"的爆发式抒情,将诗人的痛心疾首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写法就像电影蒙太奇——把纸醉金迷的享乐场景和残酷战场并置,不用直接说教,就自然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比直接批判更有冲击力。诗中"肉林酒池"的典故(商纣王酒池肉林的暴政)和"釜底游鱼"的比喻,都暗示这种虚假繁荣背后的危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