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正月十二的夜晚独坐沉思的场景,充满了静谧的乡愁和细腻的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夜晚的寂静:昏暗的灯光照着画堂,诗人独自坐着听更漏声,感觉时间格外漫长。"漏偏长"三字生动表现出夜深人静时人对时间的敏感。
中间四句用几个鲜明的意象勾勒出冬夜图景:月光下雁影掠过墙壁,晨霜覆盖的屋顶传来鸡鸣。这些画面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诗人说夜间吟诗能排遣愁绪,而梦里总离不开故乡,直白地道出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庭院里微风吹来,暮色中飘来梅花的幽香。这个突然出现的温馨细节,就像黑暗中的一点光亮,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暖色,也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的希望。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像在轻声诉说一个冬夜的故事。诗人通过灯光、更漏、雁影、鸡声这些日常事物,把孤独、思乡、期待这些复杂情感表达得含蓄动人。特别是结尾的梅花香,在不经意间触动了读者的心弦,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美好。
张藻
张藻,约活动于清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字于湘,江南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张之顼女,母为才女顾若宪,幼承母教。尝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镇洋毕礼室,尚书毕沅之母,能诗词,学术渊纯。著有《培远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