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山顶望江海及里外湖作

湖水绿,江波黄,海气五色浮空苍。
山形抱湖江抱山,大海东北仍回环。
峰形南走连闽广,百转千回势苍漭。
回头一望叹绝奇,十万烟火山城低。
南峰雄奇北峰峭,中有孤峰复回抱。
茅庵煮茗历少时,海口潮上声如驰。
閒穿石罅玲珑走,一半磨厓大如斗。
前吴越,后建炎,王气落落东南延。
祗怜老树心空早,欲问前朝竟谁晓。
朔风吹客下顶峰,峰面尚挂斜阳红。
君不见南迁怪底营作宫,上有十二巫山峰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凤皇山顶俯瞰江海与湖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头几句,诗人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湖水、江波和海气的不同特点:湖水是绿色的,江波是黄色的,海气则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调,浮现在天空。接着,诗人通过“山形抱湖江抱山”来形容山与湖、江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壮丽。大海位于东北方向,回环往复,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诗人继续描绘山峰的走向,指出南方的山峰雄奇,北方的山峰陡峭,中间还有一座孤峰环绕其中。这种地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势的复杂多变,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在登顶的过程中,诗人回头一望,感叹这景色“绝奇”,山城在烟雾缭绕中显得低矮渺小。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耸与自然的伟大。诗人在山上的茅庵中煮茶,听着海口潮水涌来的声音,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閒穿石罅玲珑走”来形容自己在山间穿行,看到了巨大的磨厓(可能是石刻或碑文),想起了历史上的吴越国和建炎年间,感慨王气在东南地区的延续。这里,历史与自然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最后,诗人感叹老树虽然空心了,但依然挺立,仿佛在诉说着前朝的故事。朔风吹拂,诗人从山顶下来,夕阳的余晖还挂在峰面。他提到了“南迁怪底营作宫”,可能是指历史上的迁都或南方的宫殿,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王权的更迭。结尾的“十二巫山峰”则再次将视线拉回到自然景观,与开头的江海湖泊形成了呼应。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之美。诗人不仅描绘了山川的壮丽,还通过自然景观引发了对历史、时间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