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端作柱,度汉可为梁。
不受红尘涴,长依皦日光。
风行扬远韵,雨过发真香。
偏向闽中道,炎时散午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题,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松树的高洁品格和实用价值。

前两句"擎天端作柱,度汉可为梁"用夸张手法说松树高大得能撑起天空,粗壮得能当桥梁,突出其雄伟气势。"不受红尘涴"说它不沾染世俗尘埃,"长依皦日光"写它始终沐浴阳光,表现其纯洁本性。

中间两句"风行扬远韵,雨过发真香"通过风、雨两个自然场景,写出松树的风采:风吹时沙沙作响传递悠远韵味,雨洗后散发清新香气。最后两句"偏向闽中道,炎时散午凉"点明松树生长在福建路边,在炎热中午为行人带来阴凉,赞美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松树本身一样质朴。诗人通过日常可见的自然景象,把松树写得既高大又亲切,既坚强又温柔,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品格。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松树的形象超越了植物本身,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