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堂歌
柏舟不作共姜死,夏侯令女今则已。
古来贞德苦不多,落落晨星照经史。
请谈应女生花溪,自小端肃闻深闺。
徐君光大工学易,应女束发与之齐。
吁嗟年才三十五,良人早没心何苦。
偕老相违愿莫伸,安得与尔归黄土。
青年未得身就木,空帏别泪吞声哭。
有髻不插他人花,采柏南山动盈掬。
缉麻坐对寒灯悄,缝衣行念诸孤小。
严霜凄凄鸡戒晓,鸣机夜织犹未了。
有子名桂字仲芳,綵衣独立鸿雁行。
母也七十头如霜,愿构贞德之高堂。
贞德堂前棣花茂,贞德堂上萱阴覆。
四时八节礼数勤,拜舞称觞为亲寿。
吾党作文并赋诗,墨花满纸何淋漓。
不详其纲但举目,到手联篇徒尔为。
少君名由鲍宣出,孟光愿与梁鸿匹。
徐君观象明咸恒,信有其妻解从一。
遂能教子勤诗书,黄帘映雨秋堂虚。
嫁装尽卖供束脯,任使筐箧无赢馀。
徐家一门瞻具美,夫贤子孝谁得似。
后人弗替能引之,德风便自兹堂起。
族孙徐圭字孟玑,饱观贞德之光辉。
古来贞德苦不多,落落晨星照经史。
请谈应女生花溪,自小端肃闻深闺。
徐君光大工学易,应女束发与之齐。
吁嗟年才三十五,良人早没心何苦。
偕老相违愿莫伸,安得与尔归黄土。
青年未得身就木,空帏别泪吞声哭。
有髻不插他人花,采柏南山动盈掬。
缉麻坐对寒灯悄,缝衣行念诸孤小。
严霜凄凄鸡戒晓,鸣机夜织犹未了。
有子名桂字仲芳,綵衣独立鸿雁行。
母也七十头如霜,愿构贞德之高堂。
贞德堂前棣花茂,贞德堂上萱阴覆。
四时八节礼数勤,拜舞称觞为亲寿。
吾党作文并赋诗,墨花满纸何淋漓。
不详其纲但举目,到手联篇徒尔为。
少君名由鲍宣出,孟光愿与梁鸿匹。
徐君观象明咸恒,信有其妻解从一。
遂能教子勤诗书,黄帘映雨秋堂虚。
嫁装尽卖供束脯,任使筐箧无赢馀。
徐家一门瞻具美,夫贤子孝谁得似。
后人弗替能引之,德风便自兹堂起。
族孙徐圭字孟玑,饱观贞德之光辉。
现代解析
这首《贞德堂歌》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贞洁烈女故事,通过应氏女子的生平,歌颂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安得与尔归黄土")用历史典故引出主题,说像共姜、夏侯令女这样的贞洁女子太少了。接着介绍应氏女子从小端庄,嫁给研究《易经》的徐光大,可惜丈夫35岁就去世,她悲痛欲绝恨不能随丈夫同死。
第二部分("青年未得身就木"到"拜舞称觞为亲寿")详细描写寡妇生活的艰辛:她每天以泪洗面,却坚持不再嫁人("不插他人花"),靠采摘柏子、织布缝衣独自抚养孩子。特别感人的是"嫁装尽卖供束脯"这句,说她变卖嫁妆供儿子读书。等到儿子徐桂长大成才,建"贞德堂"来孝敬母亲。
第三部分("吾党作文并赋诗"到"德风便自兹堂起")写众人作诗赞美这个家庭。用"少君""孟光"两个历史上有名的贤妻来比喻应氏,强调她与丈夫感情深厚,守寡后全力教育儿子,最终获得"夫贤子孝"的美满结局。
最后两句特别点出,这是徐家后人徐圭记录祖先美德,希望这种良好家风能代代相传。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生活细节展现人物形象,如采柏子、夜织布等场景很有画面感
2. 通过平凡人的故事传递"忠贞""母教"的价值观,比单纯说教更打动人
3. 结尾升华主题,把个人美德与家族传承联系起来,体现中国传统家庭观念
虽然诗中宣扬的"从一而终"思想在现代看来有些过时,但母亲含辛茹苦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及重视家风传承的理念,至今仍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