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傍晚游览翠微山至香山后归途的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时,群山上映照着绚丽的彩霞,枯黄的草地和白色的湖水一直延伸到天边。画面色彩对比鲜明(黄草、白湖、彩霞),展现出开阔的冬日景象。
中间四句由远及近地描写:先写壮阔的地理形势(北边有山河环绕着都城,西边是通往边塞的斜径),再写近处游人喜爱的精美楼台和树林,以及阳光下野鸭在沙滩上嬉戏的热闹场景。这里用"穿锦树"形容树木色彩斑斓,"乱晴沙"生动表现野鸭活动的自由自在。
最后两句抒情:作者说自己这个南方人(南冠)还没实现隐居的愿望,但看着鸥鸟停在钓鱼船边的榔叶上,又感到一丝闲适。这里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带着些许无奈。
全诗就像一幅冬日山水画卷,远景与近景交替,色彩明丽又带着冬日的萧瑟。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在自然中找到慰藉。诗中"彩霞""锦树""晴沙"等词语让冬日显得温暖生动,而"草黄湖白"又保留着季节特色,可见诗人观察细致。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