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更漏子》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和思念。
开头两句“水沉沉,天悄悄”勾勒出夜晚的宁静,水面平静,天空寂静,给人一种孤独感。接着,“雁带远秋飞到”点明了秋天的到来,大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离别的情绪。
“烟淡碧,月昏黄”进一步渲染了夜色,淡淡的烟雾笼罩着碧色的天空,月亮昏黄,显得格外幽静。而“夜深微有霜”则暗示了秋夜的寒意,霜降更增添了一丝凄凉。
“罗袖举。银筝语。消得相思何许”这几句转向人物的情感。女子举起罗袖,弹奏银筝,音乐中透露出无尽的相思。她试图通过音乐来排解心中的思念,但却无法真正消除。
最后,“疏柳外,一层楼。昨宵楼上头”描绘了昨夜的场景,柳树稀疏,楼阁依旧,女子曾在楼上独自思念。这里的“昨宵”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昨夜的思念依然萦绕在心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中女子深深的思念和孤独。词中没有直接说出“相思”二字,但通过景物和动作,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无法言说的情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