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牡丹与诸季申伯小酌
牡丹家中州,尤者西邑洛。
姚黄妃魏紫,馀品皆落寞。
南方瘴疠地,寒暑互参错。
浪蕊与浮花,未春先已作。
安能萃和气,孕此木芍药。
今朝眼忽开,数朵到书阁。
郁然兰蕙芬,烂若云霞烁。
虽非千叶繁,香色亦不恶。
花王苗裔远,气格尚宏廓。
群芳类凡禽,累百惭一鹗。
把酒共对之,寄意良匪薄。
无辞倒金樽,坐使花空落。
姚黄妃魏紫,馀品皆落寞。
南方瘴疠地,寒暑互参错。
浪蕊与浮花,未春先已作。
安能萃和气,孕此木芍药。
今朝眼忽开,数朵到书阁。
郁然兰蕙芬,烂若云霞烁。
虽非千叶繁,香色亦不恶。
花王苗裔远,气格尚宏廓。
群芳类凡禽,累百惭一鹗。
把酒共对之,寄意良匪薄。
无辞倒金樽,坐使花空落。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珍视。
1. 牡丹的尊贵地位:
诗人开篇就点明牡丹的尊贵,说它生长在中原地区,尤其是洛阳的牡丹最为出名。姚黄和魏紫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其他品种相比之下都显得逊色。诗人用“馀品皆落寞”来形容其他牡丹的平凡,突出了姚黄和魏紫的独特魅力。
2. 南方环境的恶劣:
诗人接着描写南方的环境,说那里气候湿热,疾病流行,寒暑交替混乱。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花朵还没到春天就已经凋谢了。诗人用“浪蕊与浮花”来形容这些花朵的脆弱和短暂,与牡丹的坚韧和长久形成鲜明对比。
3. 牡丹的意外出现:
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突然在书阁里看到了几朵盛开的牡丹。他感到非常惊喜,用“眼忽开”来形容自己突然看到牡丹时的惊讶和喜悦。牡丹的香气浓郁如兰蕙,色彩绚烂如云霞,虽然不如千叶牡丹那样繁复,但依然美丽动人。
4. 牡丹的非凡气质:
诗人赞美牡丹是“花王”的后代,气质高贵,格局宏大。他将其他花朵比作平凡的禽鸟,而牡丹则是翱翔天际的雄鹰,其他花朵即使有上百朵,也无法与一朵牡丹相提并论。
5. 把酒赏花的惬意:
诗人与朋友一起把酒赏花,寄托着深厚的情意。他们不愿让酒杯空着,也不愿让花朵白白凋落,表达了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诗人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牡丹的尊贵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