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天封塔顶

宝塔凌云接落霞,登临秋色望中赊。
高疑鹫岭三千界,俯指蛟城十万家。
海割山青天外尽,帆连树杪日边斜。
凭栏更欲飞升去,直北祥辉拥翠华。

现代解析

这首《秋日登天封塔顶》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首联“宝塔凌云接落霞,登临秋色望中赊”开篇就点明地点和时间——高耸的宝塔在秋日傍晚直插云霄,与晚霞相接。诗人登上塔顶,眼前的秋色一望无际。“赊”字用得巧妙,既形容视野开阔,又暗含秋色绵长悠远之意。

颔联“高疑鹫岭三千界,俯指蛟城十万家”继续写登高所见:往上看,塔高得仿佛能触摸到传说中的灵鹫山(佛教圣地);往下看,可以俯瞰整座繁华城池的千家万户。这一仰一俯之间,将塔的高耸和城市的繁华都生动展现。

颈联“海割山青天外尽,帆连树杪日边斜”转向远景描写:远处海天相接,青山仿佛被大海割断;江面上的船帆和树梢连成一片,斜阳西沉。这两句用“割”“连”两个动词,将海、山、帆、树、日等景物动态地串联起来,画面立体感十足。

尾联“凭栏更欲飞升去,直北祥辉拥翠华”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倚着栏杆,被眼前美景震撼,甚至产生飞升成仙的念头。他望向北方,仿佛看到祥云环绕着翠绿的山峰(“翠华”可能指仙山或帝王仪仗)。这里将现实景色与想象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全诗以登高为线索,由近及远、由实到虚,既展现了秋日登高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情怀。诗中“凌云”“三千界”“飞升”等词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而“十万家”“帆连树杪”又充满人间烟火气,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正是本诗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