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讲了一个关于"珍宝"和"识货"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珍宝的比喻
诗人用"骊珠"(传说中骊龙颌下的宝珠)和"美玉"比喻珍贵的思想或真理。前两句描写这些珍宝光彩夺目(炯炯发光)、完美无瑕(玉上无痕),就像精心雕琢的宝物突然展现出来。
2. 现实的困境
但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这些珍宝被"贱卖"却无人问津,就像乞丐得到了绝世珍宝却不自知。这里的"贱卖"暗示珍贵的东西被廉价对待,"乞儿"则讽刺人们像乞丐一样,明明获得恩赐却不懂珍惜。
3. 深层含义
诗人其实在感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真理、智慧或高尚品格)往往不被世人认识。就像俗话说的"明珠暗投",最可笑的是,得到珍宝的人反而觉得它不值钱。这种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全诗用"珠宝-市场"这个接地气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讲得生动有趣。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最珍贵的东西(比如时间、健康、真情)往往被我们像"乞儿"一样随意挥霍,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释梵琮
释梵琮,号率庵。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住庆元府仗锡山延胜禅院。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南康军云居山真如禅院。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有了见编《云居率庵和尚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释梵琮诗,以辑自《语录》者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