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幽默调侃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巫山县的见闻感受,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人情冷暖。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四川(巴地)的百姓热情好客总想留客,而江南(吴地)的游子却只想回家。通过"深留客"和"但忆归"的对比,生动刻画出两地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四句写得很有趣:作者直言和当地人语言不通(可能是方言差异),但特意说明这不是故意和人作对。这种自我解嘲的写法,让严肃的"语言障碍"问题变得轻松幽默。
五六句继续写旅途见闻:在东县听到关于金钱的世俗议论(铜臭代指金钱),在江陵则因天气转暖换上了夹衣。这两句通过"铜臭"和"换衣"两个细节,巧妙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气候变化和人情世态。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作者郑重其事地叮嘱巫峡的雨——千万别偷偷把早晨的阳光给遮暗了啊!这种把自然现象当人一样对话的写法,既表现了巫山多雨的气候特点,又透露出作者对晴好天气的期盼,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全诗语言平实却妙趣横生,通过留客、语言、换衣、巫峡雨等生活细节,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作者没有刻意抒发深刻情感,而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