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朝将领盛庸的故事,用生动的战场画面和君臣关系的矛盾,展现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首联用"将星陨落"比喻盛庸的失势,就像燕张王这样的名将也会陨落。皇帝不召盛庸回朝,反而怪罪他,暗示了君臣关系的紧张。
颔联用两个精彩的战场特写:盛庸带兵突袭敌营时像捉老虎般勇猛,穿梭军营时又像游龙般灵活。这两句通过"缚虎""游龙"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盛庸的军事才能。
颈联转向苍凉的战场夜景:号角声中,黎明将至,战马的身影映在长河边茂盛的野草上。这里用"星初落""草正浓"的景物描写,既交代时间地点,又烘托出盛战后那种既壮烈又寂寥的氛围。
尾联点明悲剧根源:盛庸在外领兵却得不到皇帝信任,最后反问"难道因为你是皇叔(指朱棣)就能被宽恕吗?",既为盛庸鸣不平,也暗指建文帝对藩王势力的猜忌。这个反问句特别有力,让整首诗的批判意味达到高潮。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战场描写(如突袭、夜景)和人物命运紧密结合,既看到盛庸的军事才能,又通过君臣矛盾展现古代武将的普遍困境。就像用电影镜头一样,既有近距离的战斗特写,又有远距离的历史反思,让英雄形象更加立体。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