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哀悼了一位名叫杨次思的博士,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惋惜和敬意。
首联"有志吞戎虏,成书达帝庭"说杨博士生前有报国之志,曾著书献策给朝廷。这里用"吞戎虏"的豪迈比喻,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
颔联"长江倾学术,短炬速年龄"用两个生动的比喻:他的学问像长江水一样渊博,但生命却像短暂燃烧的火炬。一长一短的对比,突显了英年早逝的遗憾。
颈联"玉树埋蒿壤,泉台掩夜扃"继续用比喻:把杨博士比作珍贵的玉树却埋在野草丛中,他的墓门永远关闭了。"玉树"和"蒿壤"的对比更强化了这种惋惜。
尾联"功勋何可问,不得上丹青"是最大的遗憾:他的功绩本该被记载在史册(丹青指史书),却因为早逝而未能实现。这里透露出对命运不公的无奈。
全诗用"长江/短炬""玉树/蒿壤"等对比手法,通过具体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英年早逝,是个人和国家的双重损失。语言虽朴素,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