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怡园二十一咏偕西厓前辈赋呈副相揆公 其十九 静镜居

先生静多妙,迹显心逾静。
借问祖师禅,无尘安有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静"的智慧,用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来比喻人心。

前两句说:先生(指揆公)在安静中领悟了很多精妙的道理,虽然身处世俗(迹显),内心却越发宁静。就像我们现代人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在繁忙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后两句用禅宗的智慧打比方:祖师禅(佛教禅宗)说真正的觉悟就像干净的镜子。但诗人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如果根本没有灰尘(指世俗烦恼),哪还需要镜子呢?意思是最高境界的"静",是连"追求静"这个念头都不需要了,就像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

全诗妙在用"擦镜子"这个日常动作,说透了修身养性的道理:真正的平静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看透本质后的自然状态。就像现代人总说要"减压",但最高级的减压其实是根本不给压力留位置。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