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周抱一的都监(官职名)的赠别之作,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闲适和友人高洁的品格,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重逢的期待。
前两句写离别与重逢:
"一别丹霞洞"——我们曾在丹霞洞分别(丹霞洞可能是修道或隐居的地方),"何年到此邦"——不知你哪一年来到这个地方。简单两句话,既点出二人是老友重逢,又引出对过往的怀念。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周抱一的生活:
1. "犬随烧药鼎"——小狗跟着炼药的炉鼎(炼丹或煎药,体现隐士生活);
2. "鹤伴改诗窗"——仙鹤陪着你在窗前修改诗句(鹤象征清高,写诗显文人雅趣);
3. "谈柄风生席"——你谈笑时妙语连珠,像清风满座(形容言谈潇洒);
4. "清标月在江"——你清高的品格像江上明月(用月光比喻人品行高洁)。
这些画面组合起来,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炼丹写诗、谈吐不凡的隐士形象。
最后两句表达对友人隐居的向往:
"西山闻欲隐"——听说你要隐居西山,"来访鹿门庞"——我会像庞德公拜访鹿门山一样去寻你(用东汉隐士庞德公的典故,暗示自己也想追随友人过隐逸生活)。
全诗亮点:
- 用"犬、鹤、风、月"等自然意象,把隐士生活写得灵动有趣;
- 通过炼药、写诗、谈笑等细节,让周抱一的形象跃然纸上;
- 结尾用典故含蓄表达"我也想和你一起隐居"的心愿,耐人寻味。
情感核心:
表面是赠诗,实则借赞美友人生活,抒发自己对远离俗世、诗酒为伴的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