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牧羊画面,但背后藏着更深的禅意。
前两句"饥冷嫩草遥山去,渴饮寒泉曲涧回"用白描手法,写羊儿饿了就去远山吃嫩草,渴了就喝山涧的泉水,来去自由,完全顺应自然。这里表面写羊,实际暗喻人应该像羊一样,饿了吃渴了喝,活得简单自然。
后两句"放荡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催"最有意思。说羊儿在空旷的野地里随意游荡,根本不需要牧羊人唱歌催促。这里的"空劫地"是佛教用语,指超越时空的永恒境界。诗人想说:真正的自由就像这些羊,不需要别人指挥,也不必被世俗规则束缚,自然就能达到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放羊这个日常场景,表达了禅宗"随性自然、不假外求"的思想。就像羊儿不需要牧歌催促也知道回家,人也不必刻意追求什么,顺应本心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这种将深奥哲理融入生活画面的写法,既亲切又有深意,让人在读放羊故事时,不知不觉就领悟了人生智慧。
释子淳
释子淳(?~一一一九),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證于芙蓉道楷禅师。住邓州丹霞。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徽宗宣和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百一十首,编为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