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三首送陆冰修 其二

北人不识竹枝歌,沙碛春深牧骆驼。
南人苦忆江南好,明镜夹城春始波。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北方和南方的春天景象,展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前两句写北方:北方人不懂南方民歌《竹枝词》的韵味,春天来了也只能在沙地里放骆驼。这里用"不识"二字,既说北方人不懂南方文化,也暗示北方环境的荒凉。"沙碛春深"看似矛盾——春天本该生机勃勃,但在北方却只有黄沙和骆驼,凸显了北地春色的单调。

后两句转写南方:南方游子苦苦思念着江南的美好,那里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夹城河畔,水面像明镜般泛起微波。这里"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清澈,"春始波"三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春风拂过水面荡起的涟漪,这是江南春天最灵动的画面。

全诗最妙的是用两种春景的对比:北方是静止的(沙碛、骆驼),南方是流动的(春波);北方是干枯的,南方是水润的。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把对江南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画面,让读者也能体会到那种"在北方想江南"的惆怅。特别是最后"春始波"这个细节,就像电影特写镜头,把江南春天的灵气都浓缩在这微微荡漾的水波里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