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汤公的官员,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他高尚品格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用比喻说理:就像包裹美玉的丝垫能衬托玉的珍贵,清贫的齑盐生活反而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儒。这里通过日常事物,赞美汤公在朴素中修炼出的高尚品德。
中间四句讲述他的人生轨迹:本有宰相之才("单传合上相"),却只做到尚书职位("小却但尚书")。他的书籍和遗物都已蒙尘,就像被虫蛀的竹简和埋没的发簪,暗示他生前可能未被重用。
最后两句情景交融:秋风吹过溪边,雨水涨起,就像人们流不尽的泪水打湿了送葬的草料("涂刍"指祭品)。用自然景象烘托哀伤氛围,让抽象的悼念变得可见可感。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良玉齑盐""蠹简遗簪"等具体意象,展现了一位清廉儒者生前身后的境遇。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涨泪"的比喻,把雨水、溪流和泪水融为一体,让自然景物替人说出心中的惋惜。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