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理想中的悠闲生活,充满了自得其乐的情调。
前两句"此生甘分老吴阊,万卷图书一草堂"直接点明主题:作者愿意在苏州终老,守着满屋书籍过简朴生活。"万卷图书"和"一草堂"形成对比,突出了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物质生活的淡泊。
中间四句用具体场景展现这种生活的美好:秋天科举高中("秋榜才名标第一"),春天听音乐喝酒("春风弦管醉千场"),时而盘腿讲禅("跏趺说法蒲团软"),时而踏青尝美食("鞋袜寻芳杏酪香")。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读书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只此便为吾事了,孔明何必起南阳"是点睛之笔。作者认为这样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不必像诸葛亮那样出山建功立业。这里用诸葛亮作对比,既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又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全诗语言平实,通过读书、饮酒、谈禅、赏春等日常场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闲适生活"的理想追求。诗中那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