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二首 其二
中庭不踰亩,百草何荒芜。
绿叶间紫茎,薰莸互相渝。
所怜薄筋力,岂爱不埽除。
贤者曾蒿莱,吾徒亦何如。
公侵藩垣出,蔓也自难图。
下床值蛇蟒,依隐行郁纡。
至使蚊蚋多,不堪匝肌肤。
古人遗我言,芳兰戒必锄。
努力蔑小惠,作诗感踌躇。
绿叶间紫茎,薰莸互相渝。
所怜薄筋力,岂爱不埽除。
贤者曾蒿莱,吾徒亦何如。
公侵藩垣出,蔓也自难图。
下床值蛇蟒,依隐行郁纡。
至使蚊蚋多,不堪匝肌肤。
古人遗我言,芳兰戒必锄。
努力蔑小惠,作诗感踌躇。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除草比喻生活中的烦恼和隐患,表达了对自我修养和社会风气的思考。
前四句描写自家庭院杂草丛生的景象:院子不大却长满杂草,绿叶紫茎混杂,香草臭草互相侵蚀。这里用杂草比喻生活中各种琐碎烦恼和不良影响。
接下来六句写诗人矛盾心理:不是不想除草(清理烦恼),只是精力有限。想到古代贤人也会被杂草困扰,自己又能怎样呢?杂草已经蔓延到围墙外,像蛇一样难以根除。这里暗示社会不良风气已经蔓延,个人力量有限。
"下床值蛇蟒"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杂草带来的危害:走路可能踩到蛇,蚊虫多得让人受不了。比喻不良环境会带来实际危害。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古人教导我们,即便是芳香的兰草(看似美好的事物)若有害也要铲除。诗人决心不贪图小利(可能指回避问题的安逸),写诗表达内心的挣扎。
全诗通过除草这件小事,探讨了如何面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弊病的问题。诗人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意识到不能放任不管,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