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文溪游通天窍

石如红玉间乌金,上与天通直下临。
中似室庐犹短浅,外多窟宅却幽深。
公真清献游同昔,我匪元公趣异今。
但幸附名镌在石,当坚一介不移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和朋友李文溪一起游览"通天窍"的经历,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前四句写景:
1. 用"红玉间乌金"形容岩石色彩斑斓,像宝石一样美丽
2. "上与天通"形容山洞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
3. "中似室庐"写洞内空间像小屋般紧凑
4. "外多窟宅"写洞外有许多幽深的洞穴

后四句抒情:
1. 把朋友比作古代贤人清献公,说他们像古人一样高雅
2. 谦虚地说自己不像元公那样有古人风范
3. 最欣慰的是能把名字刻在石头上
4. 借此表达要像岩石一样坚定心志的决心

全诗通过描写奇特壮观的岩洞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及自己要保持坚定操守的决心。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作者把刻名字在石头上的小事,升华成了要像岩石一样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很有感染力。

包恢

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