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 其二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通俗的画面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权者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
前半段(旱灾与荒唐政策)
开头像灾难片:越国政治混乱,又遇上连年大旱。田地干裂("风日燥水田"),尘土飞扬,农民眼看要颗粒无收。这时朝廷出了个昏招:把灌溉用的官渠水直接引到王宫("壅入王宫里"),完全不管农田死活。
中间段(王宫奢靡)
镜头转到王宫:截流的水成了"九折池",养鱼逗鸟,楼台倒影华丽。四月荷花开了,越王天天游玩("日游嬉"),闻着荷香很开心,还让人多种荷花。这里用"芙蓉香"和"芙蓉子"的重复,强调国王只关心享乐。
最后两句(致命对比)
最扎心的是结尾:国王在闻荷香时,都城门外("阊门"是象征性的贫富分界线)的稻苗早已枯死千里。一个"死"字直接点破:百姓的命不如宫里的荷花重要。
现代启示
就像现在某些地方,旱灾时官员还在用消防车给高尔夫球场浇水,或者挪用救灾款盖豪华办公楼。诗人用"荷花"和"稻苗"的对比告诉我们:脱离群众的权力,终将被人民唾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