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金二如兼讯朱建武(戊戌)

越绝衣冠已入胡,年来故老尽瞻乌;
吹箫江上虹谁变,栖甲山中月自孤。
似我须眉还戴汉,多君姓字欲逃吴!
群豪独有朱家在,犹向西京结客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表达亡国之痛和坚守气节的作品。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开:

1. 开篇"越绝衣冠已入胡"用越王勾践的典故,暗指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的现实。"瞻乌"(看乌鸦)形象地描绘遗民们无处可归的凄凉。

2. 中间四句形成两组对比:江上吹箫本该浪漫,却无人欣赏(虹谁变);山中月夜本应宁静,却只剩孤独(月自孤)。通过这两个意象,诗人表达理想破灭的苦闷。

3. "须眉还戴汉"指自己保持汉人衣冠,"姓字欲逃吴"称赞友人改名隐居的气节。这两句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知识分子的骨气。

4. 结尾借朱家(汉代侠客)的典故,既赞扬友人朱建武的侠义精神,又暗含对复国希望的追问。"犹向西京结客无"这个问句,透露出诗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用历史典故(勾践、朱家)和自然意象(虹、月)委婉表达亡国之痛;通过"胡/汉""吴/西京"等地理对照凸显民族立场;最后以问句作结,留下悠长余韵。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展现了传统士人的气节与担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