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已故友人崔嘉彦的作品,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前两句"林下相从旧,回头一十年"直接点明两人交情深厚,曾经一起在山林间悠游,转眼间十年已过。这里用"林下"暗示他们都有隐士般的高洁品格。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两人的志趣:友人追求炼丹长生("金鼎诀"),作者则偏爱写诗抒怀("白云篇")。虽然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超脱世俗的情怀。"泉石无闲意"说山水从不懈怠,"丹砂结世缘"指炼丹求仙也是种人生追求。
最后两句最动人:友人葬在康山看似凄凉,但作者用"洞中仙"的想象,把死亡美化成得道成仙。这种豁达的生死观,既安慰了自己,也升华了友谊。
全诗妙在把悲伤的悼念写得洒脱飘逸。通过山林、白云、丹砂等意象,把普通的朋友离世,转化为对隐逸生活的追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难得的是,明明很思念朋友,却用"成仙"的说法让离别显得不那么沉重,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特别打动人。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