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堂诗①
大江渺渺流不息,黄鹄矶头一拳石。
当时即有崔颢诗,谪仙胡为道不得④?
登高朗讽《江上吟》⑤,木兰之枻来波心⑥。
令人吊古倍慷慨,风流千载称知音。
堂开太白何敞豁,四面晴峦相映发⑦。
夕阳画栋栖彩霞,夜半朱帘度明月。
山川今古殊荒唐,从来崔李安低昂⑧。
玉箫金管侑卮酒⑨,飘然与鹤双翱翔⑩。
当时即有崔颢诗,谪仙胡为道不得④?
登高朗讽《江上吟》⑤,木兰之枻来波心⑥。
令人吊古倍慷慨,风流千载称知音。
堂开太白何敞豁,四面晴峦相映发⑦。
夕阳画栋栖彩霞,夜半朱帘度明月。
山川今古殊荒唐,从来崔李安低昂⑧。
玉箫金管侑卮酒⑨,飘然与鹤双翱翔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太白堂前,面对长江和古迹时的感慨。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历史联想(前四句):
诗人看到长江奔流不息和黄鹄矶的石头,联想到唐代崔颢在此写下《黄鹤楼》诗,连李白(谪仙)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这里用历史典故,突出此地的人文底蕴。
2. 眼前景象(中间六句):
描写太白堂的壮丽景色:四面青山映衬,夕阳彩霞映照画栋,深夜月光穿透朱帘。通过"晴峦""彩霞""明月"等意象,展现时空变换中的永恒美感。
3. 人生感悟(后四句):
诗人认为山川古今变幻莫测,但像崔颢、李白这样的风流人物永远值得敬仰。最后以"与鹤双翱翔"作结,表达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艺术特色:
- 巧妙运用李白、崔颢的典故,增加历史厚重感
- 通过"夕阳""夜半"的时间变化,展现不同光影下的美景
- 结尾的"与鹤翱翔"意象,继承了中国文人崇尚高洁的传统
全诗在怀古中抒发对先贤的敬仰,在写景中寄托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文人山水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