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皇家气派的送别场景,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才子受宠、君臣相得的雅致画面。
前两句"子虚诵入汉皇帷,给笔当年掞藻奇"像电影开场:一位才子(子虚)在皇帝面前朗诵文章,让人联想到司马相如献《子虚赋》的典故。这里用"汉皇帷"暗示明代宫廷,通过"给笔"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皇帝对文采的赏识。
三四句"赐罢春袍兼彩服,对馀崑玉照林枝"继续铺陈皇家恩宠:才子获赐华贵官服(春袍彩服),就像昆仑美玉映照着树林般光彩夺目。这里用"崑玉"比喻受赏者的高贵品格,服饰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后四句转入送别主题:"即时酒所歌骊阕"是饯行宴上的离别之歌,"几日江南瑞雉随"预言对方将像祥瑞的雉鸟般为江南带来吉兆。最后以南京清溪的婉转流水作结,说这流水会永远传唱今日的离别词章,把短暂的送别场景升华成永恒的记忆。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皇家恩遇的荣耀感、文人雅集的风流意趣,以及江南山水的清丽意境。用"崑玉""瑞雉"等意象将人物品德理想化,又通过"清溪无尽曲"的比喻,让一场官方送别显得既庄重又富有诗意,展现了明代宫廷文学典雅含蓄的特色。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