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九江时远望庐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秋景与山色的对比,表达了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衰秋终不变江山,晓角清霜认往还”写秋日萧瑟,但江山依旧壮丽,清晨的号角与寒霜让人想起过往的旅程。这里用“衰秋”与“不变江山”对比,暗示时光流逝,但自然永恒。
颔联“岸迥庾楼空想象,云开匡阜暂孱颜”写岸边远处的庾亮楼(历史遗迹)只能凭空想象,而云雾散开时,庐山(匡阜)才隐约露出真容。这两句虚实结合,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眼前山色的观察。
颈联“太行得见吾非谪,衡岳犹祈帝已悭”借用典故:诗人说自己能见到太行山(比喻仕途顺利),不算被贬谪;但想登衡山(象征更高的理想)却因命运(“帝已悭”)未能如愿。这里透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尾联“持较两贤差自慰,马当风好布帆閒”以自我宽慰作结:比起历史上的贤人(可能指陶渊明、李白等与庐山相关的文人),自己虽不如他们,但乘着顺风(“马当风”,传说中助船速行的神风),悠闲地张帆而行,也算是一种满足。
全诗情感深沉却不颓丧,既有对时光易逝、理想难达的感慨,又有随遇而安的豁达。语言凝练,借山水抒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与命运时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