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被派往南方担任提点刑狱的场景,表达了对他职责重要性和使命感的赞美。
首句“西汉为郎选,南方奉使才”点明了这位官员的来历和才能。他像西汉时期的优秀郎官一样被选拔出来,具备前往南方执行使命的才干。
“书随星火落,帆拂斗牛开”描绘了他出发时的情景。他的文书像星火一样迅速传递,船只扬帆起航,仿佛天上的斗牛星也在为他开路。这两句诗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他使命的紧迫和重要性。
“束笴闻民悦,丹毫绝吏猜”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职责和影响力。他执行公务时,老百姓感到满意,因为他用红色的笔批阅文书,杜绝了官吏的猜疑和不公。这里通过具体的细节,突出了他公正清廉的形象。
最后两句“奈矜持节重,无客对衔杯”则表达了他对自己职责的重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没有闲暇与客人对饮,显得非常庄重和自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具体的细节,赞美了一位负责南方刑狱的官员的才干、公正和使命感,展现了他在执行公务时的风采和责任感。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