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

渡口饮牛归,村墟夕阳里。
黄犊未及群,抱带过寒水。
利心乃如仁,耕领破不止。
当时彼何高,独能讥洗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傍晚的生动画面,同时暗含对人性与名利的思考。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夕阳下,农人牵着牛从渡口归来,整个村庄沐浴在金色余晖中。画面温暖宁静,让人仿佛能听到牛铃叮当声。

中间四句聚焦一个细节:一头小黄牛跟不上牛群,主人就抱着它过冰冷的河水。这个动作展现了农民对牲畜的温情,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诗人由此联想到人性——农民看似在追求耕作的利益("利心"),但这种日常劳作中自然流露的关怀("如仁"),比刻意标榜的道德更真实可贵。

最后两句用典故对比:传说尧帝想让位给隐士许由,许由觉得这话脏了耳朵就去洗耳。诗人反问:为什么古人把逃避责任当作清高?相比之下,眼前这个默默耕作的农民,抱着小牛过河的朴实善良,不是更值得赞赏吗?

全诗妙在从小场景见大道理:用饮牛、耕田的日常画面,对比出两种人生选择。没有说教,但让人自然感受到:真正的美德不在标榜清高,而在平凡劳作中自然流露的善意。语言像白话一样直白,但每个画面都值得细细品味。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