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夜理书作 其三

槐花窗外窗间语,衣上柴灰眼上纹。
教我半帘相望句,老翁今世兀行心⑴。
者番先买鸿基传,下顿随歌乞妇行(先父尝为买《李自成》绝粒。)。
自树未成将可说,树成弱子竟幽人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

前两句用槐花飘落、衣服沾灰、眼角皱纹这些具体画面,勾勒出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形象。窗外的槐花和窗内的老人形成对比,暗示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生活片段表达对父亲的怀念:父亲曾为作者买《李自成传》,自己却饿着肚子;如今作者也像当年父亲一样,在困顿中坚持读书写作。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读书人清贫但坚守的精神传承。

最后两句用"种树"作比喻:年轻时想培养孩子成才(种树),结果孩子反而成了孤独的隐士。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透露出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命运的无常。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柴米油盐的生活场景、父子间的读书往事,以及种树的巧妙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普通人面对岁月变迁时的无奈与坚韧。诗中既有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有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反思,容易引发读者对亲情、成长等人生课题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