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公饮酒诗六首 其四

饥来驱我行,谅哉非久计。
东篱念旅人,为之减佳气。
喟然感飘蓬,孤舟长不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饥寒交迫中被迫行走的场景,以及对陶渊明《饮酒》诗的追忆和感怀。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

首句“饥来驱我行”,直接点明了诗人因为饥饿而不得不行走,可以看出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这里的“驱”字形象地表现出饥饿的力量,仿佛饥饿在驱赶着诗人前行。

接下来的“谅哉非久计”,意味着这样的计划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即这并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长期策略,这也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紧迫感。

“东篱念旅人,为之减佳气”,这里的“东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但此时诗人在旅途中,想到东篱的美好,却只能感慨,心中美好的气氛减淡了。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喟然感飘蓬,孤舟长不系”,诗人用“飘蓬”比喻自己,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四处漂泊,无处安身。而“孤舟长不系”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自己就像一只孤独的、没有归宿的船只,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旅途中诗人饥寒交迫、漂泊不定的图景,同时也借东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远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情感的力量。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0